日本生活大補帖

我想去日本生活!學校申請流程大學院篇

申請大學院入學

在接下來這個部分,我們想和大家分享申請日本研究所(大學院)的大致流程,因為本篇文章的讀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才剛入學,對於這些流程都還印象深刻,接下來就讓現役的日本大學院生在過去一年多左右申請大學院的心路歷程吧~

台灣的研究所大多是先考入學考,確定上了才聯繫教授決定研究題目;但日本的研究所大部分會需要我們先聯繫想進的研究室的教授,將自己想研究的大致方向、內容向教授說明,拿到教授的「内諾」(ないだく)之後才可以報名入學考試,而不用内諾的大多是理科的研究科,但理科研究科裡面不用内諾的也只有一部份,像筆者所就讀的筑波大學系統情報工學研究科就同樣需要教授的内諾。

那麼就讓我們來詳細看看日本的研究所要怎麼申請吧~

①在網路上尋找有在研究相關領域的教授

首先當然要找到想去的研究室,一般來說我們需要先看過老師的論文,才能確認這位老師是不是有在做我們想研究的領域(這應該和台灣大同小異)。除了英文,日本大學的論文也會以日文發表,想要查閱日本的論文的話,筆者推薦下面四個網站:

Google scholar:台灣的研究所也有在用,世界共通的論文搜索工具。

CiNii:由国立情報学研究所所營運,可找到以日文發表的論文、大學圖書館的館藏、期刊、碩博士論文的相關資料,如果是開放取用的資源就可以直接閱讀,而如果是封閉檔案的話則會告訴我們可以閱覽到該篇論文的網站、圖書館等。

J-STAGE:由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JST)所營運,收錄了日本國內各領域約3,000誌以上的學術刊物。這個網站9成以上的內容都是開放取用內容,可以直接閱讀,還可以免費註冊會員保存搜索歷史、接收關注期刊的新刊通知等等。

学術機関リポジトリ(IRDB):同樣由国立情報学研究所所推動,統合由各大學所統整、公開的論文,如果想要閱覽特定學校的論文的話,使用IRDB會比較容易搜尋。

不過很多人都是先想好自己想去的學校,然後找找看該校有沒有在研究自己有興趣領域的老師。通常日本大學院的研究室都會有自己的網站,網站裡面就會有該教授曾經發表過的論文以及歷屆畢業生發表的畢業論文(這項不一定會公開讓大家閱讀,但大多至少會公開題目),就會連結到上述的網站了。如果拜讀完畢後覺得這位教授應該和自己合得來的話,我們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

②聯絡教授(部份情況下可跳過)

鎖定好想進的研究室之後,接下來就可以來聯絡教授啦~(如果不需要内諾就可以跳過這環節)

大致上聯絡教授的時機筆者個人會抓大約考試申請手續開始時間的大約半年前,這樣和老師比較有餘裕溝通,也可以避免讓老師太匆忙而給老師不好的印象。

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各大學的規定有所不同。大部分的大學都是直接聯繫教授就可以了,但京都大學要求外國大學的畢業生/準畢業生需要先經過所謂的「AAO審查」,需要先提供畢業證書、大學成績單等給學校,學校審查通過後學校才會承認教授給你的内諾(沒錯,其實也是有老師不管我們有沒有先丟AAO,只要我們報名考試前有拿到就好,但還是先拿到比較保險)。

而第一封信的內容通常會包括:

❶自我介紹(姓名、國籍、畢業大學)

❷聯絡教授的目的(想要進老師研究室)

❸想研究的東西大綱

❹選這位教授的原因簡述

❺簡單的履歷表附檔(有固定格式,動機與優缺點等欄位不用寫)

如果老師也對你有興趣的話,通常幾天內甚至當天就會回覆你囉~接下來就照著老師的問題或吩咐做就可以了~

接下來會有兩條分支路線,有些老師會請你先成為「研究生」,在研究室待半年或一年後再參加入學考試成為「院生」。關於兩者的差異我們會在下一個章節說明。

③-1申請研究生審查(出願)(可跳過)

日文中的「研究生」,指的是沒有正式學位,就算上課也無法拿學分,但有繳學費可以得到老師指導的學生,而中文的研究生這個概念在日文則是被稱為「院生」。而因為無法上課拿學分,一般只需要繳交一次性的入學金就可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成為院生後會需要再繳一次入學金,所以這部份大家可以自己斟酌。

有些老師會視你的研究狀況或是他的研究室安排請你先做研究生,半年到一年後再參加入學考試正式成為院生。或是像筆者一樣,因為台灣日本學制的不同,6月台灣的大學畢業後自願先成為研究生,隔年4月再成為院生。雖然會浪費一次入學金,但這樣就可以先做研究,也可以和老師、前輩們保持聯繫,成為院生之後和大家的溝通會更順利。也有些人會利用研究生的這段時間參加學校開的日文課程,補強自己的日文能力。

因為研究生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外國的學生,所以大部分的學校都一年會有4月期、10月期兩次的研究生入學,

研究生審查通常只要在學校網站登錄(出願,しゅつがん)、繳交審查費之後,交出書面資料就好,一般來說會包括我們的大學畢業證書、成績單、研究計劃書、英日文能力證明、申請書、推薦信等等。有些學校會連赴日手續需要的文件一次收取,像筆者的大學就是這樣。關於赴日申請手續請見第④章的說明~

③-2申請院生入學考試(出願)、實際考試

如果老師說可以直接考試或是研究生期滿,接下來就要來準備痛苦的考試了Orz

因為各校各所的規定都不太一樣,以筆者所在的大學來說,我們只有4月入學的選項,入學考會舉行7月、8月、1月三次。出願手續則是在各次考試的兩個月前開始,一個月前截止。方式和申請研究生審查大同小異,在學校網站登錄(出願),繳交審查費後,將學校要求的大學畢業證書、成績單、研究計劃書、英日文能力證明、申請書、推薦信(視情況非必要)等等送出後,就只剩下準備一個多月後的入學考試了。

考試也是依各校各所大有不同。有些需要面試,有些需要筆記試驗,也有些兩個都要,甚至會有需要寫小論文的科系。雖然疫情期間都是線上可以完成,但疫情過後這些都需要實際到日本才能搞定,但我相信無論是寫論文還是親自飛到日本,大家想去日本的心一定可以克服一切的。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學校接受EJU考試成績作為參考,所以如果有計畫考EJU申請獎學金的話,可以看看能不能在這個階段之前完成EJU考試,對入學審查會有加分。

④申請簽證

入學考試合格之後,過一段時間學校就會email資料給我們填,填完寄回學校之後校方會幫我們申請一份叫做「在留資格認定證明書」(COE)的文件,通常留學生的COE申請時間在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但因為COE有有效期限,通常會控制在正式入學前的一至兩個月。拿到COE之後,我們就可以拿著它去交流協會辦簽證了。但要注意,如果當初在出願的時候還不在日本,因為我們填寫的不是日本的地址,要等到入學手續的文件寄到我們在台灣的家裡後才能出發喔!

⑤入學手續、繳納入學金

接著在快入學前,學校會寄送入學手續的文件給我們。裡面通常會包含入學手續指南和入學金的轉帳資料、宿舍介紹、學生保險相關的文件等等,其中問題比較大的應該是入學金的部分,因為海外大家可以根據完成期限自己斟酌要帶到日本辦理還是在台灣先辦好。

⑥渡日、入學後繳納授業料

大致上這就是申請日本大學院的最後一個步驟了,渡日前準備、渡日後手續像住所登錄、開戶、找房子等因為都差不多,這裡就不多贅述了。如果有住宿舍的雖然不確定是不是每間大學都一樣,但筆者的大學是入住時繳交宿舍費,正式開始上課後才需要繳納學費(授業料),不過還是以大家收到的新生指引文件為主喔~

總結

大家看完之後會不會覺得日本的研究所申請方式和台灣有些不太一樣呢? 筆者大學剛畢業在申請學校的時候也曾經感到非常困惑與無助,因為在網路上分享申請日本研究所的心得文章似乎並不多,而且日本的研究所和大學部不一樣,沒有所謂的センター試験(中心測驗,也就是各校統一看該考試的成績來判斷該學生是否能進入該系所就讀),完全是各校獨立招募學生,所以資訊非常地混亂,所以我覺得在申請國外的學校的時候,最重要的其實是敢於尋求協助、提出疑問的精神與勇氣,一切都會順利的。

 

本文作者

【筑波大学 張詠皓】

被疫情關在台灣的筑波大學留學生(兼工具人),專業是幫助在台留學的日本人考駕照、買機票、打電話給銀行要回被ATM吃掉的提款卡等等。出身雨都基隆卻不幸地是個雨男。興趣是攝影,但每次都因為相機太重而懶得帶相機出門。